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人文菏泽  > 正文

杏花村:吕剧《借年》的“故事发生地”

作者: 刘厚珉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2-05-12 10:17

杏花村一角

姜氏祠堂外貌
吕剧电影《借年》剧照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这首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《清明》,令人感伤而多思,美好且富有理想。

杜牧诗中的“杏花村”为“杏花深处的村落”,至于杏花村在哪里?或安徽省池州市,或湖北省麻城市,众说纷纭,观点不一。在“千年古邑”的单县东南部,也有一个叫“杏花村”的古村落,虽不受文人墨客关注,但也被历史所记录。

杏花村隶属单县龙王庙镇,现为邱井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,76户240多口人,姜姓为众。据《姜氏族谱》记载,其先祖自浙江宁波迁此建村,繁衍生息,成就家业。

民间相传,唐代之前,杏花村有一座名刹,叫龙兴寺,其周围是成方连片的杏林,花开时节,云蒸霞蔚,宛若仙境,令人流连忘返。如果当年杜牧至此,或许也会顿生感悟,写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。

古时杏花村居住十几户人家,均以耕种、编织和酿酒为业。清明时节,杏花绽放,妇幼采集花瓣,老夫用石碾磨碎,掺入白酒中,放置灰陶罐子,储藏陈化,堪称“琼浆玉液”,冠名“杏花露”,是闻名单父(单县古称)的精酿珍品,曾为官府“特供”。

杏花村是山东著名吕剧代表性曲目《借年》的“故事发生地”。该剧讲的是,一介书生王汉喜家境窘困,大年除夕,奉母之命冒雪到未婚妻爱姐家借年货,看到其家老幼推杯换盏、欢声笑语度新年,喟叹自身处境寒酸而自惭形秽。徘徊之时,突闻履声,慌忙躲闪,误入未婚妻爱姐的闺房,有情人相见,悲喜相加,被泼辣的嫂子发现,故作刁难……终在嫂子有意撮合下,结成百年之好。

据记载,清末民初,杏花村确有一个叫汉喜的孝子,其家境拮据,为人本分,有口皆碑。这年除夕,为了让双目失明的母亲吃上饺子,来到老丈人家讨要年货,虽如愿以偿,但也遭到了冷眼相待。汉喜自此知耻奋发、寒窗攻读,功成名就,荣耀家族,誉满乡里。

之后,“汉喜借年”的故事被口口相传,逐渐形成了民间小唱。作为“反面人物”的老丈人为顾及脸面,斥资请人做了改编,变成了“老丈人慷慨给予爱婿汉喜年货,还留其畅饮‘杏花露’,皆大欢喜”,被民间艺人编成单县地方戏四平调《借年》,广泛流传民间。1954年由山东省戏曲工作组将四平调《借年》与吕剧《皮袄记》合编为吕剧《借年》(又称《王汉喜借年》),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同名戏曲艺术片,在全国公映,引发好评如潮,并成为吕剧的经典保留曲目。同时,发生在杏花村的“借年故事”及其“故事背后的故事”在鲁西南一带流传甚广,一直被杏花村人津津乐道。

时光荏苒,花开花谢。1953年至1957年,杏花村为乡镇行政规划编制,乡政府驻地。抗战时期,杏花村较早建立农救会组织,是湖西区抗日边村、模范村。淮海战役打响后,杏花村群众踊跃支前,抬担架、救伤员、送军粮,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积极贡献。

如今,杏花村是单县美丽乡村示范村,新时代赋予了杏花村新的风貌、新的向往、新的故事。

文/图 通讯员 刘厚珉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